首页>行业 > 关注 >
今热点:天能集团董事长:新能源领域的这些瓶颈需加快解决 2023-03-04 14:44:43  来源:第一财经

全国两会开幕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就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解决新型储能瓶颈问题,深化能源变革的建议》、《关于加强新能源“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保障能源安全的建议》等建议案。


(资料图)

加快解决新型储能瓶颈问题

眼下,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届时,新型储能将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但是,我在调研时发现,目前储能产业主要面临如下问题,首先是配置不够均衡。”张天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在建及建成的储能项目中,发电侧的分布式储能项目多,电网侧、用电侧的共享储能项目少。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截至2022年末,全国累计批复的储能项目中,95%以上是发电侧储能项目。

其次,储能产业面临政策不够明确的问题。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用户侧储能的系统接入审批、验收规范等,地方行业主管单位审批无据可依,致使用户侧储能项目支持政策各地差异较大。”张天任向第一财经记者补充道,收益来源单一也是目前储能产业面临的问题。国外储能电站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于电力市场交易,但是国内目前无法直接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因此储能电站的收益来源较为单一。

针对新型储能上述瓶颈问题,张天任表示,在今年“两会”上,我围绕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交一份建议,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政策机制,尽快出台用户侧储能接入、验收管理实施细则,破除“隔墙售电”玻璃墙,降低或取消中大型储能项目的基本容量电费,支持储能项目以独立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电力市场。

此外,由于目前锂离子电池储能的装机占比达到90%以上,技术路线仍较为单一,建议国家议在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设施时,应系统考虑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更具经济型、安全性的铅炭电池,打造更加安全高效低碳的储能电站,确保我国能源供应需求。

加强新能源“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张天任的另一份提案围绕新能源核心技术攻关对策展开。

谈及目前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张天任这样回答第一财经记者,当前中国能源科技创新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和引领能源革命的内在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一是部分能源技术装备仍然存在短板,一些关键零部件、专用软件、核心材料等仍然依赖国外;二是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装备相对较少,与‘双碳’目标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张天任进一步向第一财经记者举例称,比如在氢能领域,“卡脖子”问题出现在了中游环节的“储氢、运氢”上,加氢站和下游的应用端体量小和数量少,匹配不均衡,造成氢能供需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氢燃料电池方面还存在着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碳纸以及储氢材料等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又比如在锂电领域,资源问题仍在制约产业发展,一些关键的金属元素供应紧张。”张天任认为,锂电领域典型的例子是锂的价格,尽管中国锂储量是世界第四名,但在国际上却受制于人,南美几个锂资源大国准备成立“锂业欧佩克”(锂资源的垄断组织),而钴的情况则更为严峻。

但是,“卡脖子”困境并非都是技术落后,有些是技术路线选择不同,自主技术缺乏相应产业生态和应用需求。

张天任建议,创新换道超车思路,加速培育自主路线的产业生态。他认为,要善用市场权和产能权,把产业链中间品需求和庞大终端消费需求,转化为自主技术产业生态的发展动力;把强大丰富的产业链配套和跨产业协作能力,转化为实验技术产品化和快速迭代的巨大动力,换道超车。

“比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就是赶超战略的出色实践。不仅绕开了发动机等领域的技术和专利障碍,而且形成了电池技术的全球领先和智能化的齐头并进,同时又带动了电化学储能技术和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张天任举例补充道。

同时,张天任建议政府加大对科技领军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联合体。

比如,设立国家专项投资基金,持续加大对关键材料和技术在种子期、初创期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新能源企业在金融、税收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围绕龙头企业打造新能源产业链和生态圈,增强集群综合竞争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关键词: 新型储能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