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 关注 >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巨化股份跻身氟化工领导者行列 2023-05-12 05:52: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过去三年,受第三代氟制冷剂配额争夺战影响,氟制冷剂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行业哀鸿遍野。在这一背景下,巨化股份(600160)却逆势走强,2022年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

在氟化工领域,巨化股份声名显赫,是唯一一家拥有氟制冷剂一至四代系列产品的企业,氟制冷剂规模处全球首位,特色氯碱新材料处于全球龙头地位,打破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产品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何“价格战”下公司业绩还能逆势增长,配额落地后的行业将如何演绎?未来公司的增长点会在哪里?带着市场关心的这些问题,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带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巨化股份,与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交流。

高起点切入氟化工赛道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巨化股份,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特大型国有化工企业。公司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制冷剂及氯化物原料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尤其是第三代氟制冷剂及其主流品种的市场地位全球领先;含氟聚合物材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处于全球龙头地位。

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巨化股份总经理韩金铭表示,作为老八大化工基地唯一跑出来的企业,到如今领跑氟化工行业,巨化股份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还是有很多独特的竞争力,首当其冲的是改革创新。

据悉,巨化股份控股股东巨化集团,成立于1958年,是原化工部八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60余年的发展历史,先后经历了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建厂发展化肥和有机化工;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二次创业,引进国外氟化工生产先进技术;2005年进入第三次创业,进行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改革需要勇气。早年建厂是为了解决粮食生产问题,但是改革开放后,包袱重、产品没有市场,转型刻不容缓。好在公司经过反复的论证调研后,选择了一个好的赛道,高起点地切入到氟化工领域。所以,巨化的成长史,是典型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独立自主创新’的企业探索发展过程。”韩金铭说。

韩金铭表示,为了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公司近年来以数字智造推进完成“零手动、零距离、零备机”工程,未来将深入推进数字化变革,不断推动管理变革、流程再造、壁垒打通,构建数字化大平台支撑下的赋能型变革组织,从而推动巨化股份转型升级。

比如,“零手动”方面,巨化股份已基本完成全部核心生产装置的改造,装置自动化率达到99%以上,员工操作次数减至0次,系统平稳率提升10%~15%。公司以“零手动”为标志的未来工厂,也成功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培育试点和2021年浙江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巨化股份已由基础化工企业,逐步转型为中国氟化工领先企业,公司厂区成为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综合配套的氟、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公司还培育了一批单项冠军产品和“专精特新”企业,制冷剂、甲烷氯化物、PVDC等16大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业务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4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客户包括霍尼韦尔、杜邦、一汽大众、格力、美的、双汇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配额约束集中度提升

提及氟化工,不得不谈到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配额制管理。“根据《蒙特利尔条约》基加利修正案,2020年至2022年为我国HFC配额的基线期,加之疫情因素,需求转弱,市场竞争白热化,但巨化依靠技术、规模和产业链完整优势,直面市场竞争,牢牢占据全球龙头地位,在总量和核心单品上均占据了龙头地位,有力推动了行业供给侧改革深化,推动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在接受采访时,韩金铭信心满满。

制冷剂又称冷媒,是指热机中用于帮助实现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被广泛用于家用空调、冰箱冰柜、汽车空调等领域。迄今为止,制冷剂已发展至第四代。

据悉,一代制冷剂CFCs由于会破坏臭氧层、造成温室效应、化学性能不稳定,现已停止使用。二代制冷剂HCFCs对臭氧层破坏程度较小,但会造成温室效应。三代制冷剂HFCs已不会破坏臭氧层,但依旧会造成温室效应。四代制冷剂HFOs不仅不会破坏臭氧层,且全球变暖潜能值很小,是近年的新起之秀,但成本较高,全球尚未开始大规模应用。

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停止使用二代制冷剂,三代制冷剂也已进入配额管理、产销量逐步削减的阶段。我国在2013年以前二代制冷剂都是主流制冷剂品类,2015年开始削减二代制冷剂的产销量。截至2020年,已较2009-2010年基线水平削减35%,目前正处于二、三代制冷剂的应用过渡期。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三代制冷剂于2020年进入了基线年,到2024年,我国也将进入三代制冷剂的配额管理时代,以(100% HFCs2020-2022年三年基线年均值+65%HCFCs基线年值)对二、三代制冷剂同时进行配额管理。

换句话说,2020年-2022年期间,相关企业第三代制冷剂销量越高,2024年及以后所获得的外销配额也就越高。反之,如果配额少,则面临着未来市场占有率低,产能闲置等危机,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趋于弱化。可见,配额之争是生存权之争。

由配额之争引发的第三代制冷剂价格战,直接影响到相关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比如,巨化股份2019年的净利润是8.99亿元,2020年净利润降至0.95亿元;三美股份2019年净利润为6.46亿元,2020年净利润降至2.22亿元;永和股份2019净利润为1.39亿元,2020年净利润降至1.02亿元。

进入2023年,配额争夺结束的第三代制冷剂会怎么走?巨化股份董秘刘云华表示,2023年,随着我国疫情“乙类乙管”,经济恢复增长和配额争夺结束,预期需求将会向上修复,第三代制冷剂的价格,将是一个理性回归的过程。

目前,各企业的具体配额数量如何确定尚未落地,不过,市场上第三代制冷剂的价格,在成本大幅下降后,随着配额争夺的结束,已经开始回涨。譬如说,R32去年年底的价格还在1.2万-1.3万元/吨,而目前的价格,已经涨至1.45万-1.5万元左右。

从第二代制冷剂的配额削减过程推测,第三代制冷剂的生产配额有望向头部企业和主流产品集中。数据显示,2022年东岳集团和巨化股份R22生产配额分别为6.62万吨和5.87万吨,分别占R22总生产配额的29%和26%,较2013年配额市占率分别同比上涨12%和40%。

产业链一体化构造护城河

“为何三年配额争夺中,公司取得突出的市场竞争地位,产业链一体化、规模和技术优势以及精细化生产是重要原因。”韩金铭说。

据悉,制冷剂主要是通过烷烃氯化物、烯烃氯化物和无水氢氟酸反应而成。巨化股份拥有氯碱化工、硫酸化工、煤化工、基础化工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完整配套体系,且公司氟化工原料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烷氯化物产能规模和VDC、PVDC产能规模均居全球首位。

作为生产制冷剂原材料的烷烃氯化物和烯烃氯化物,巨化股份依托现有的氯碱化工产能,实现烷烃氯化物和烯烃氯化物全部自给自足。比如说,公司能实现自产液氯、二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再到三代制冷剂的全产业链产品。因此,公司避开了液氯价格走高导致氯化物的生产成本骤升,高位运行的氯化物市场单价也影响不了制冷剂的正常生产。

无水氢氟酸方面,巨化股份当前40%为自有产能供给,另有60%市场化配置。不过,整个无水氢氟酸行业,产能供给充足,特别是巨化股份所在地,处于萤石富集区域,周边氢氟酸产能布局较多,总体产能富裕,因此公司通过周边企业外购氢氟酸,仍是较为经济的方式。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以2020-2022年期间上游原材料无水氢氟酸和氯化物的平均售价和行业成本来看,三代制冷剂R32、R134a、R125在原材料全部依赖外购的情况下,生产成本分别为14261.74元/吨、20024.02元/吨、20391.78元/吨。

相比而言,巨化股份的成本优势较为明显。据券商测算,在氯化物可完全自给和无水氢氟酸60%外购的背景下,巨化股份三代制冷剂R32、R134a、R125的原材料成本,分别为12616.77元/吨、16486.09元/吨、15457.31元/吨,相比原材料直接外购可节约成本12%、18%、24%。

凭借着产业链的一体化优势,巨化股份不仅较好地抑制了成本波动,还利用产业链上富余的产能和副产品创收,实现整个制冷剂产业链最大程度的降本增效。

比如说,氯化氢产能的消化利用问题,原本是困扰众多化工企业的共同难题,巨化股份通过综合利用,将生产制冷剂过程中的氯化氢,制成副产物盐酸,销售给同在一个工业园区的衢州华友公司。目前,衢州华友公司所需的烧碱、硫酸、液氨、盐酸等化工原料,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巨化股份供应。

在韩金铭看来,随着2024年配额政策的实施,行业竞争情况将得到改善,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巨化股份作为制冷剂行业龙头,凭借“规模+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未来有望取得三代制冷剂配额政策落地的市场领导地位。

持续创新“一通百通”

巨化股份董秘刘云华说,作为全球氟化工领先企业,巨化股份不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制冷剂供应商,也是高性能氟氯化工特色新材料的领跑者。

巨化股份展览大厅,丰富多样的含氟材料、含氟产品、特殊工业化学品、功能性材料等展品,这些基础化工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国防、航天、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等各工业部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据悉,经过多年持续技术攻关,巨化股份含氟聚合物规模、品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含氟聚合物产品线不断丰富,新应用品种不断拓展。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累计研发成果达到442项专利,其中国际专利29项。

其中,公司“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入选科技部“揭榜挂帅”重点专项,“高性能氟氯材料精馏耦合提效降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获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专项。巨化氟化学公司和PVDC产品分别获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称号,巨塑公司获评省级“隐形冠军企业”。

“氟化工入门很难,跟中医很相似——越是持续创新,出成果会越快,有一种‘一通百通’的感觉。”韩金铭说。

在推进氟化工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科技领先发展的道路上,巨化股份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以PVDF为例,作为锂电正极粘结剂,电池级PVDF在锂电市场需求大增的背景之下,近年来因价格暴涨受到追捧。PVDF即聚偏氟乙烯,以R142b为原料,被誉为合成树脂中的“贵金属”。经历多年的生产技术工艺积累,巨化股份目前具备稳定生产较高级别PVDF的能力。目前,公司开发的乳液法锂电PVDF产品量产,主要应用集中在锂电、涂料、注塑、水处理膜以及太阳能背板膜等领域。

PVDC系列树脂是一种高性能绿色包装材料,广泛应用在冷链食品、生鲜包装、药品包装等领域。巨化在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全面掌握生产核心技术,成功实现国产替代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丰富产品种类,推进PVDC水性涂料在金属防腐、混凝土等领域的应用,并设计相应的配套涂层体系与施工规范。该涂料作为健康绿色产品,性能优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在制度保障方面,巨化股份将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有机结合,形成了公司战略统领、内部分工协作、外部联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产学研有机衔接的研发机制。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省先进氟(氯)新材料制造业中心、新材料研究院、低碳制冷剂研究院、实验工厂、科研院所联合实验室、各分子公司研究机构、实验装置等技术创新主体与平台等。6家重点子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2022年,巨化股份研发费用为8.24亿元,营收占比为3.83%。而在10年前,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为1.2%左右。去年,公司及子公司技术专利受理76件,获得专利授权91件。其中,子公司宁波巨化公司“乙烯多相单原子氢甲酰化及其加氢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获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子公司巨化锦纶公司和技术中心公司的“肟循环产业链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化”,获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两手抓”力保增长持续性

配额争夺的三年(2020-2022年),是氟化工制冷剂行业的至暗时刻。但是,巨化股份成绩喜人。

数据显示,2020、2021及2022年,巨化股份营业分别为160亿元、179亿元和21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537.51万元、11.09亿元和23.81亿元。公司称,业绩增长原因包括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和产品渠道完善优势等。

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短期看固定资产投资,研发决定未来。对于公司来说,今天、明天、后天的事情一起抓。”韩金铭表示,近年来,巨化股份一方面持续创新管理,稳中有进抓好日常经营,发挥现有装置的效能,提升经营绩效。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创新,保持项目投资和项目研发的力度,推进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巨化股份每年维持近20亿元的资本开支,其中,2022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1亿元。截至2022年末,公司在建工程达到45亿元。去年启动的新项目包括:新增30kt/a PVDF技改项目(一期)、新增2.35万吨/年PVDF树脂、新增48kt/aVDF 技改扩建、新增7.5万吨/年环氧氯丙烷等。

氟化冷却液技术的产业化,是巨化股份未来的发力点之一。目前,公司正在建设5000吨/年(一期1000吨/年)浸没式冷却液项目,该项目是公司氟化工产业向终端化、高端化、专业化延伸的标志性项目,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悉,基于十余年的冷却液研发技术积累,巨化股份于2020年成功自主研发出一系列性能优异的电子氟化液产品,填补了国内高性能大数据中心专用冷却液的空白,产品主要指标性能优于国外垄断产品。若把这个技术全部推广应用的话,全国在计算中心冷却这一块,就可以减少1000亿度用电。这1000亿度的电,相当于一个三峡水电站全年的发电量。

建设浸没式冷却液项目是巨化股份深耕氟化工高净值领域一个缩影,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需求,也让公司的布局更值得期待。

韩金铭表示,近年来,公司通过着力于延链、强链、补链,已孵化和培育出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产能不断向下游延伸至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领域。未来,一批高附加值的含氟聚合物、含氟化学品等科研项目,都会陆续进入产业化。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