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为了省事买了半年期理财产品,结果20万买入,赎回的时候基本还是20万。”面对即将到期但仍亏损200多块钱的一款交行理财产品,购买者李亮(化名)有些无奈,“以前我担心不确定性,一般都会买一些短期的理财产品,这次半年期产品刚开始都还稳定,后面就亏得越来越多,存定期的话也比这强太多了。”
(相关资料图)
李亮的感受并不在少数,随着去年四季度债市大幅波动,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给投资者带来较大信心冲击,开放式产品一度再现赎回潮。近日,中国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下称《理财年报》)显示,去年各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2.09%,产品存续余额27.65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减少1.35万亿元。而在去年三季度,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一度达到30万亿元以上。
除此之外,《理财年报》还透露了去年的诸多变化,比如理财投资者数量突破9600万人、风险偏好变得更加保守,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进一步提升,理财代销渠道覆盖面提高等。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剑分析,理财产品受冲击最大的时点已过去,居民表内存款转向理财的基础支撑下,2023年理财规模有望重回增长轨道,但将主要依托于产品创新。
规模缩水万亿,四季度是“元凶”
从李亮购买的理财产品来看,自2021年2月成立以来,这款固收类产品整体表现一直是上行趋势,累计收益率依然高达6.13%。但因为买在去年四季度净值回撤前的高点,因此至今未能回本。数据显示,该产品成立以来的四个封闭期实际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97%、4.11%、3.62%、0.45%(2022年8月至今)。
作为理财行业正式打破刚兑之后的首份答卷,《理财报告》回顾了2022年理财市场的诸多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李亮的遭遇。报告显示,2022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平均收益率(口径有调整)仅为2.09%。此前2021年,理财产品年内累计创造收益近万亿元,各月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29%。对比来看,即使今年以来理财逐渐开始“回血”,但李亮的收益仍明显跑输行业平均水平。
去年11月债市波动除了直接带来理财净值回撤,另一方面也冲击了部分投资者信心,一度引起赎回潮。《理财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较年初的29万亿元下降4.66%。从季度数据来看,2022年9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一度超过30万亿元,这也意味着,仅去年四季度理财规模就缩水超过2万亿元。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分析,理财规模收缩主要是受债市波动影响。另外,中银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林媛媛也指出,去年四季度现金管理新规达标也加剧理财市值波动,引发赎回。
分机构类型来看,随着净值化转型超过95%,去年理财公司在全市场的权重进一步提升。截至去年年末,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合计有存续产品3.47万只,较年初下降4.41%。其中,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均最多,存续产品1.39万只,存续规模22.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9.36%,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0.44%。同期,银行和其他机构的存续规模持续下滑,其中城商行(存续规模2.45万亿元)同比减少超30%,大行和股份行分别同比减少49.26%、82.99%。
投资策略改变,债券配置占比下降
从产品特点来看,在监管和赎回压力下,理财配置策略也在去年发生较大变化。
截至2022年底,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虽然存续规模(26.13万亿元)较年中减少约1.22万亿元,但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4.5%,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16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1.41万亿元,占比为5.1%,同比减少2.28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依然相对较小,均不足千亿元。王剑认为,当前权益类资产配置较低,未来还有扩张空间。
具体看固收类产品,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规模分别为19.08万亿元、1.94万亿元、0.94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3.68%、6.48%、3.14%。截至去年末,理财产品共计持有信用债13.6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5.66%,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2.47个百分点;持有利率债41.42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74%。
对比去年上半年,下半年理财的债券配置大幅下降,同业存单、信用债和利率债配置均下降,现金和银行存款、同业配置继续增加,非标和权益配置继续下降。林媛媛认为,同业存单、信用债和利率债配置下降可能与赎回压力、现金类压降及将降久期有关,现金和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占比提升,可能与为应对赎回压力增加现金持有和短期拆借有关。
另外从运作模式和期限结构来看,去年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2.87万亿元)占比继续提升,达到82.71%,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4.7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17.29%。从新发产品来看,2022年新发封闭式产品期限整体较长,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2.60%,较上年同期增加9.64个百分点。
对此,机构普遍分析,封闭式产品期限拉长有利于增加产品收益的可控性和稳定性。王剑认为,考虑到年底信用利差走扩,较多机构采取长久期、封闭式产品思路构建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预计2023年封闭式产品占比将略有增长。“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较长,这为理财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为理财产品布局长久期非标资产、权益资产提供了一定机会。”他在研报中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等压力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较年初下降5.75%至8.76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38.30%,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31.68%。此前2021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9.29万亿元,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累计募集金额达到67.95万亿元,占到全部理财产品募集金额的55.61%。
“(现金管理类产品)仍高于监管要求的30%,参考监管要求和缓冲,预计仍有银行未达到监管要求。”林媛媛表示。参考2021年出台的现金管理新规,同一商业银行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其全部理财产品月末资产净值的30%,过渡期自2021年6月起至2022年底。
投资者持续进场,风险偏好更保守
尽管市场表现不佳,赎回潮接连上演,但随着理财产品投资门槛降低、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加上存款持续利率下行,理财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依然较大。
《理财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人,较年初增长了18.96%,不过,这一增速较2021年的95.31%明显回落。另外从结构上看,理财投资者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9575.32万人),但占比从2021年末的99.23%降至99.01%;机构投资者(95.95万个)占比从0.77%提升至0.99%。对此,王剑分析,除机构客户外,企业金融客户也是理财增量资金的重要营销对象。
风险偏好方面,2022年理财投资者的整体风格更趋保守,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其中二级风险偏好投资者数量最多,占比35.44%,三级(平衡型)及以上风险偏好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相对减少。
投资者数量的持续增长,一定程度上也与理财销售渠道覆盖面提升有关。随着理财公司不断拓展母行外的代销渠道,2022年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由母行代销金额占比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剔除母行代销的情况,理财公司合作代销机构数量逐步上升,12月有328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相比1月多出212家。
王剑认为,理财市场在2022年连续受到权益、债券资产价格冲击后,当前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偏好仍处于低位,产品优先创设低波动幅度的产品,如近期推出的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理财;在配置上,当前理财产品非标资产供应不足,配置债券久期偏短,权益布局还有待观察。
展望2023年,王剑认为理财产品受冲击最大的时点已过去,综合银行表内经营压力,行业规模扩张诉求仍强。同时,居民存款规模高增,表内存款向理财、基金转化也将为理财规模增长提供基础。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关键词: 理财产品
- 去年四季度理财规模缩水超2万亿元 你的理财收益还好吗?
- 【全球聚看点】三月的杨柳歇后语_三月的杨柳
- 【全球独家】北京恭王府退票有手续费吗?
- 北京恭王府最晚入园时间是几点?
- 看热讯:快讯!俄媒:普京称,俄罗斯知道如何做朋友并遵守诺言
- 【世界新视野】【青听·两岸】“登陆”多年,大陆哪些变化让台湾青年感触最深?
- 快资讯:万人说新疆丨跟着马学才了解美食“九碗三行子”
- 俞敏洪要凑钱给董宇辉在北京买房?董宇辉调侃:老头骗我好几次了
- 藏族“Z世代”的藏历新年关键词:包容、传承与坚守
- 要闻:主板在审项目启动平移 IPO排队漫长等待迎来曙光?
- 视焦点讯!【非遗之美】牧场的歌声
- 天天最资讯丨全国法拍房增至60万套 四川广东挂拍最高
- 观焦点:熙菱信息:公司产品主要面向公安、交通、政务、应急、能源、工业互联网等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场景
- 环球资讯:鸿博股份今日涨4.92% 知名游资章盟主买入7523.43万元
- 当前快报: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答21记者:居民消费为拉动经济主要因素 今年增速可达8.5%
- 世界视讯!拓维信息今日跌2.68% 知名游资孙哥净卖出3981.63万元
- 热门看点:20%跌停!大牛股突然闪崩 “钙钛矿大神”履历遭打假 回应来了
- 世界时讯:实干中国 | 戈壁滩上输气人
- 一图速览《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 世界热推荐:周二可以预约成都博物馆哪天的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