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 关注 >
全球百事通!船企手持订单量时隔六年再度突破1亿载重吨 中国造船业加速崛起 2023-02-19 13:30:40  来源:华夏时报

2月18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造船厂为深圳市燃气集团建造的8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鹏公主”号正式交付。这是沪东中华2023年完工交付的首艘LNG船。

近两年,随着航运市场的变化,中国造船业实现逆势增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为764点,同比增长3%,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点。2021年CCI为742点,自2012年以来首次回升至正常水平线以上。

去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3786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4552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为1.06亿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7.3%、55.2%和49%,均位于世界第一。这也是中国船企手持订单量时隔六年再度突破1亿载重吨。


(资料图)

今年,不少船企再次获得大订单,船舶制造继续加速跑。近日,国营海东船厂与希腊签订了4艘8万吨的电推油化船订单,订单值达17亿元,是去年全年产值的3倍多;台州枫叶船业新签订了2艘装载1900箱的集装箱船和1艘8.2万吨散货船出口订单;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与土耳其船东签订1座75000吨举力浮船坞建造合同;航通公司与沙特客户签订了3艘港口服务船建造合同;黄海造船也与荣成华东渔业签订了1艘21600m3冷藏货船造船合同。

“造船的周期很长,开工前就需要花费至少10个月时间做准备,整个造船周期可能长达5、6年。当前的订单,意味着接下来几年中,中国造船业将进入一段时间的繁荣期。”江苏一家造船厂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船舶行业恢复繁荣

眼下,回暖的国际市场正在释放新的需求信号。

疫情期间,受到国际形势影响,主要接收国外订单的国营海东造船厂面临着接单难的困境,从而将一部分生产力转向内销。不过,随着疫情的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变化,嗅觉敏锐的船东们开始行动起来。

“近期我们拿到的系列油船订单,创下了台州造船业历史,不仅是吨位最大的出口油船订单,也是出口金额最高的油船订单。”国营海东船厂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个总价值约17亿元人民币的订单,来自于老客户希腊爱可伦集团。加上数艘35000吨集装箱船的生产订单,目前,国营海东造船厂的生产线已趋于饱和。

不仅是国营海东船厂,近期,我国船舶订单大量涌入,这也引起了高层的注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召开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议,针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工业转型升级,推进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听取了船舶行业发展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并就深入做好下步工作进行了研讨。

据了解,当前,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共有12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世界第一。其中,新接散货船、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和原油船新接订单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4.3%、56.8%、88.7%和66.1%。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全球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以集装箱为主的海运运费暴涨,下游航运需求增幅明显。

2022年,受俄乌冲突影响,石油、液态天然气等液货运输船舶运力需求大幅增加,大型LNG船订单猛涨,我国新接大型LNG船订单超过440万修正总吨(CGT),所占国际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三成,为历史最好水平;而在2021年,我国市场份额仅为7.4%。

当前,新兴经济体天然气需求旺盛,全球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叠加碳减排政策要求,LNG进入增量时期,部分造船厂交船期已经排至2026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LNG船之外,当前,科技型、智能化、多用途、数字化的特种船舶订单,成为新的“香饽饽”。当前,我国在集装箱船、散货船、化学品船、多用途船、海工船、汽车运输船等船型上的市场份额已超过了50%,取得绝对的市场领先优势。

不过,货船的订单并没有对客船形成利好。当前,邮轮仍处于低点,从造船市场看,2022年邮轮订单共6艘、32万修正总吨,与2021年基本持平,较2019年的历史高点差距较大。不过,当前,不少国家已经开放邮轮航行和邮轮访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高级工程师谢予预计,未来,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步稳定,邮轮也将迎来全面复苏。

打造船舶制造中国品牌

业内人士预计,船舶配套设备体系将是下一阶段中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展望2023年,LNG船航运市场和建造市场热度依旧不减。按照财通证券预测,2022年已接近上一轮造船行业下行周期的底部,未来新一轮造船景气周期的上升将由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LNG )船等高价船型带动,油船有望在一段时间后接力。中国船舶协会也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速将延续低增长态势,全球航运和新造船市场将出现合理波动,但新船需求不会出现大幅萎缩。

目前,我国造船业重点产业集群在国际竞争中已崭露头角,其中,长三角产业集群总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60%;环渤海产业集群完工量占全国总量20%左右;珠三角产业集群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

“造船业的门槛高,有一定品牌效应,老客户会不断选择同一家造船厂,因此,长三角造船业不断增强。”上述江苏某造船厂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谢予撰文表示,受到海运贸易结构巨变、绿色转型加速、国际规则逐步清晰等长期因素推动,叠加全球风险增加、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环境复杂严峻等短期因素冲击,全球船舶产业总体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是短期内市场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强。下阶段,中国船舶工业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加快海洋强国、交通强国、造船强国等重大战略实施,加快推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预测,未来,船舶行业将抓住全球高新技术船舶、绿色低碳船舶、智能化数字化船舶等的市场需求,树立中国船舶制造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高端制造在国际上的地位。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关键词: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