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 关注 >
当前关注:看一颗水蜜桃如何谱写产销循环“大文章” 2022-12-13 09:29:12  来源:经济参考网

深秋时节,上海新凤蜜露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桃树林中,一排排绿油油的青菜簇拥在桃树下。据合作社负责人陈志刚介绍,这里种植的是“新凤蜜露水蜜桃”与抗寒青菜“新晚青”,都是合作社多年轮种的特色农产品品种。

一间合作社,两头连民生。作为农产品产销的“中转站”,合作社不断丰富种植品种、扩大产品销路,在产销两头发力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


(资料图片)

“我们是上海第一家农业生产合作社。”陈志刚回忆,2004年成立之初,社员只有36户,种植面积20亩,而现在,社员已达到720户,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

创新品种带领农民致富

合作社的“明星产品”新凤蜜露水蜜桃,是南汇三大著名水蜜桃品种之一。不同于普通水蜜桃,新凤蜜露水蜜桃的成熟期较传统品种推迟了一个月。别看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农产品成熟期的延后,却能大大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和农民收入。

据陈志刚介绍,过去,上海本地种植的水蜜桃,成熟期一般到7月初,而经过嫁接培育,新凤蜜露水蜜桃从7月15日才开始成熟,到8月15日结束,恰好弥补了水蜜桃种植的空白期,不仅让市民能不间断吃上新鲜水蜜桃,更让果农在8月也能多一笔收入。

而这样的“补缺”,也激发了陈志刚的灵感,“如果这块土地上能一年四季都有收成,夏收水果、冬收蔬菜,那农民的收入不是更高了?”

陈志刚立即将想法付诸行动,每年拿出数十万元资金,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出多个新产品,耐寒、耐病虫的“新晚青”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我们种植的‘新晚青’就是由过去的特色品种‘新场青’改良而来的,属于露天作物、抗寒品种,9月开始种植,最晚到3月还能采摘。”陈志刚说,由于是露天种植,这种“新晚青”不仅味道更清香、更受市场欢迎,还能存放更长时间,大幅降低运输与储藏成本。

“新晚青”的成功培育,不仅给合作社带来了经济收益,更为农民提供了一条增收路径。而陈志刚并没有就此满足。为更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作社还在努力培育能在春天种植、夏天收获的新品种青菜。“一旦种出抗旱青菜,农民就又多了一笔收入。”陈志刚高兴地说。

灵活销售丰富百姓餐桌

销售渠道不畅通,农产品就可能滞销。在农产品“种植—收购—销售”的大循环中,销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自2004年成立开始,合作社不断更新观念,一直保持超前意识,跟随市场不断调整销售渠道,将特色农产品送上更多市民餐桌。

合作社成立之初,恰逢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时机,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持续提高。陈志刚发现,在购买水果时,上海市民更喜欢“少量多类”。而新凤蜜露果蔬合作社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按斤销售模式,最小销售单位为一箱20斤,不能满足消费者丰富多样的购买需求。为此,陈志刚打算改变销售模式,重新设计果蔬包装。然而,改变包装设计、生产新型包装,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志刚参加了一场支持“三农”工作大会。在大会上,陈志刚表现出的想要扩大农产品销售、进行市场化转型的强烈意愿吸引了上海农商银行的注意,经过双方的深入交流评估,最终顺利获得了上海农商银行提供的首笔50万元贷款。凭借这笔贷款,陈志刚重新设计了水蜜桃的包装,将原有的20斤一箱,调整为更小的规格,比如15个一箱、6个一盒,甚至一盒只有1个或2个的礼盒装。新包装一经推出,就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销量大增,为合作社未来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网络销售刚刚兴起的时候,陈志刚也没有错过这个契机。首次“试水”便是在上海农商银行的网上商城实现的。“从接单到发货配送,到售后服务,真的是打开了全新的世界。”陈志刚说,正因为上海农商银行的网上商城,让他又受到启发:网络销售是扩大果蔬销量的重要渠道。

2006年,陈志刚率先开设了合作社网店,让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直接订购果蔬。随后,顺应市场趋势,又增设了微店、开启了视频带货,进一步扩大了合作社的网上销售渠道。

截至目前,合作社的网上销售额已占到了总销售额的45%,出售的果蔬已经从上海走向了长三角,培育的“新晚青”种子,更是实现了全国范围的销售。

巧借金融做强特色农业

合作社要想发挥好农民与百姓间的“中介”作用,不单单需要自身的创新精神,更需要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作为支撑。

陈志刚表示,一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非常重视涉农企业的发展,除了在合作社市场化转型之初提供了首笔50万贷款外,还给合作社提供了很多细致又“接地气”的服务,帮助合作社一步步发展壮大。

“2007、2008年连续两年,受自然环境影响,农民种植的蔬菜、水蜜桃遇到滞销,而合作社的责任就是要尽快收购并销售。但收购必须与农户当场结算现金,我们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陈志刚说,在紧急关头,上海农商银行开辟绿色通道,3天内就给合作社送上了现金,而且因为了解放款需求,还非常贴心地兑换了大量零币,从100元到1角的都有,整整齐齐包装好,为合作社的紧急收购工作帮了大忙。“这种服务精神一直很让我感动。”陈志刚说。

作为申城“三农”服务的先行者,上海农商银行还通过创新“三农”金融产品,帮助合作社打开更大的成长空间。

2021年,合作社有一批老桃树急需“更新换代”。“一般树龄超过15年的桃树,结出的果实口感就会欠佳。为了维护品牌的美誉度,我们需要定期更新桃树。这也需要资金的支持。”陈志刚介绍,当时上海农商银行发现合作社是地理标志“南汇水蜜桃”的种植、销售主要单位之一,且自有注册商标,于是提议创新采用“地理标志”赋能合作社自有商标价值的方式,将“南汇水蜜桃”品牌价值分解至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登记的商标有权使用人处,以新凤蜜露自有注册商标完成质押登记后,为合作社发放了100万元贷款,这也成为全市首单落地的“地理标志”质押贷款。在控制了风险的同时,为合作社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让“三农”领域的无形价值得到了“激活”。

得到贷款后,陈志刚把资金充分用到了老桃树的更新中,不仅解决了桃树老化的问题,更实现了水蜜桃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我们尝试成功后,附近又有几家合作社以同样方式获得了贷款,金融创新真的为农业发展带来支持。”陈志刚说。

从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果园村的一家小合作社,逐渐成长为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上海农商银行对新凤蜜露果蔬合作社的支持也从最初的50万元到如今贷款余额近700万元。

这条十多年的相伴路,恰是上海农商银行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探索与深耕之路。多年来,传承农信基因,上海农商银行因农而生、伴农而兴,始终是申城这片土地上“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致力于服务各类涉农经营主体,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突破创新丰富涉农金融产品,今年三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达621.24亿元,业务规模领跑上海地区,以金融力量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在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变化中,在赋能城市、焕新生活的进程中,都离不开金融铺路,而这条路,也将继续向着“百姓美好生活”的方向不断延续。(周志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