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 关注 >
热文:抗旱当做长远计 2022-09-19 05:29:23  来源:经济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长江流域高温少雨,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灾害。过去是旱区抗旱,现在常常出现“雨季抗旱”“丰水区抗旱”的现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天气反常性、不可预见性远远超出了以往的认识。对此,我们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应对难以预测的气象灾害。

抗旱当做长远计。地方管理者应改变抗旱“扛一扛就过去”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干旱的科学研究和抗旱工程的持续性建设,不仅要打赢抗旱这场硬仗,更要善于从抗大旱中学习和总结,以“吃一堑、长一智”的心态,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改善、提升农村农田基础设施,把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一方面,建设和维护水利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水利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存在困难。遇到气象灾害,还无法充分担负起农田水利保障的重任。因此,还应建设并维护好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通过市场化等手段提高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同时,充分启动和利用各类抗旱水利设施,抢抓时机开展人工增雨,抓紧缓解旱情。

另一方面,将每一立方米水用在“刀刃”上。其实,农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灌区末端、丘陵岗地和“望天田”,越是这种地区,越要查水情、算好水账,做好水的调度和管理。比如,人和作物每日需要多少水,山塘里还剩多少水,能供使用多久,可以从哪里开辟新水源。针对不同的旱情,各地各部门要有相应的应急保供水方案,要告别粗放式管理,做到精细化服务,关键是要做到“一村一策、一库一策”。

实践证明,科学抗旱是抗长旱、抗久旱的重要利器,唯有尊重科学规律、采取科学方法,才能有效抗旱。连日来,人工影响天气火箭、“新舟”60增雨机、“龙吸水”抢险车、节水灌溉技术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陆续投入抗旱,在缓解旱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抗旱,还要在统筹上做足功夫。气象部门及时预警、水利部门精细调度、农业农村部门多措并举,加强雨情、水情、墒情信息监测和旱情信息统计,加强江河湖库水量综合调配、湖库闸站联合调度,加强协同联动,做好科学规划,优化配置相关应急资源和力量,在高效协同中形成抗旱工作合力。及时摸清旱情信息,才能打好施策“组合拳”,全面提升抗旱减灾应急能力。

全力抗旱,没有人是旁观者。无论是蓄水保水还是调水借水,虽然抗旱的主阵地在农业和农村,但资源调配、组织动员很多工作要在城市完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更是每个人的举手之劳。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尽份心、出份力,增强抗旱“主人翁”意识,确保水和电为抗旱发挥出最大效益。共同意识促成共同行动,把个人点滴举动汇聚成全社会之力,同样是为抗旱工作加了把劲。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