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 关注 >
滥竽充数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滥竽充数的文章内容 2022-06-15 16:26:22  来源:中原头条

春秋战国时期,齐宣王在位时,就特别喜欢听吹竽,为他吹竽的队伍高达三百多人,而且齐宣王喜欢群奏,所以在演出时,经常是美女和乐队共同上阵。有个南郭先生,整天游手好闲,没有什么本事,这天刚好就听到了这个消息,所以他自告奋勇地要求参加到齐宣王的吹竽队伍中去。

滥竽充数其实就是指那些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们混在人群中充当数量的。这个成语主要是来源一个故事,经过后期的演变而形成的。

详细内容

据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宣王在位时,就特别喜欢听吹竽,为他吹竽的队伍高达三百多人,而且齐宣王喜欢群奏,所以在演出时,经常是美女和乐队共同上阵。不巧,有个南郭先生,整天游手好闲,没有什么本事,这天刚好就听到了这个消息,所以他自告奋勇地要求参加到齐宣王的吹竽队伍中去。

南郭先生有了这个美差事后,就再也没有生计的烦恼了,领着高额的俸禄,跟在队伍中有吃有喝,那叫一个快活。

不过后来好景不长,齐宣王的年纪大了,身体上的毛病也越来越多,为此,还多次请了宫中最好的太医为他看病,但终究是敌不过病魔的反抗,齐宣王在弥留之际,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齐湣王。

不过齐湣王和他的父亲宣王不同,他在听奏乐时,不喜欢群奏,喜欢独奏,他认为每个人吹的声音都是不同的,所以就让他们轮流来奏乐。

南郭先生得知了这一消息后,发现事情要藏不住了,所以找了一个时机,灰溜溜地从宫中逃走了。 后来这个故事演变至今,就形成了这个成语。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三个道理:第一,自古以来,骗子无处不在;第二,管理不精细,就会有人钻空子;第三,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自古以来,骗子无处不在。

《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处士应该算是骗子的祖师爷了,明明没有吹竽的本事,却敢混进齐宣王的吹竽队伍中来混口饭吃,只不过是因为他掐准了齐宣王安排吹竽的漏洞,还果真让他成功混进了吹竽队伍中。由此可见,骗子并不是当今时代才有的产物,自古以来,骗子就无处不在。比如,汉文帝时有个叫新垣平的江湖术士,故意装神弄鬼,骗取汉文帝的信任,汉文帝以为他果真有什么了不起的法术,封他为上大夫,赏赐黄金累计达到一千斤。新垣平尝到了甜头,就越发来劲了,继续坑蒙拐骗,想从汉文帝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陆陆续续制造了一些骗人的事件。不料,最终被人识破并向汉文帝告发,文帝命令司法官员审查,最后,新垣平被诛灭三族。

第二,管理不精细,就会有人钻空子。

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很显然,三百人一起吹的时候,毫无疑问就有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存在,更有可能存在浑水摸鱼、做做样子的人。但因为人数太多,有人不吹也察觉不出来。就因为管理不精细,存在这样的漏洞,就让南郭处士钻了空子,成功混进了吹竽的队伍里来,在这三百人的队伍里混日子,和那些认认真真吹竽的人享受同等的待遇,这的确是够气人的了。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即位,他的习惯和齐宣王刚好相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独奏,这么一来,南郭处士知道再也没办法蒙混过关了,再也没法混日子了,吓得赶紧偷偷跑了。这个故事提醒所有的管理者:不要依赖于人的自觉,必须依赖于管理的精细,才能杜绝被钻空子的现象。

第三,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还善意地提醒人们,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有个较好的发展,不要寄希望于偷奸耍滑,钻制度的空子,而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诚实付出。因为偷奸耍滑只能一时得逞,不可能一直得逞,早晚会让人发现制度的漏洞而及时堵上;只有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努力付出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才能赢得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就像《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处士这般,在齐宣王手里的时候,仗着自己的小聪明,钻了齐宣王的空子,混杂其间,装模作样地吹竽,一天天过得很滋润;但当形势发生变化,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即位后,要求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处士傻了眼了,自己没这本事啊,只好赶紧溜之大吉,否则脑袋搬家。

关键词: 滥竽充数是一种什么现象 滥竽充数的文章内容 滥竽充数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