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 关注 >
被指业绩造假的维他奶,股价下跌 竞争中不断谋新才是当代生存之道 2020-01-19 09:06:59  来源:食悟

自维他奶豆奶1940年推出,维他柠檬茶1979年推出,依靠两款产品就畅销几十年。但当前市场环境的转变和消费者要求有所提高,竞争中不断谋新才是当代生存之道。

维他奶,维他奶

图片来自“123RF”

你在张亮麻辣烫喝的“维他奶”,昨天遇到了麻烦:做空机构Valiant Varriors发报告指出:维他奶国际(00345.HK)的中国增长题材其实是“国王的新衣”,业绩造假,股价仅值10元/股(约为目前股价的3成左右)。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家做空机构在做空报告里主要提出四大质疑:

1、维他奶虚报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利润,财报三年来平均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4.51亿元,比工商局申报金额高出40%以上。

2、报告的资本支出与工商局申报不符,维他奶财报中的资本支出远高于实际支出。

3、成本结构反常,多重成本压力下,维持甚至持续提高毛利率,与具有可比性的其他厂家情况相悖。

4、销售放缓的同时竞争日益加剧,销售额增幅不及目标,库存周转天数翻倍攀升。

对于上述做空机构的质疑,维他奶国际昨天下午3点发布澄清公告:董事会强烈否认该报告所载的指控,并认为该等指控并不准确及具误导性。维他奶国际提醒股东:做空机构可能蓄意打击维他奶,股东应额外小心。

截至1月17日13:03分,维他奶国际股价报收28.1港元/股,跌幅3.93%,成交额9900.80万港元,换手率0.33%。可见,还是有相当多的投资者没有“额外小心”,而是选择抛售维他奶的股票。

那么,维他奶究竟为什么被做空机构给盯上了,问题出在哪里,在格隆汇昨天的一篇文章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下面的内容转自格隆汇:

综上,其认为维他奶财报和集团提交给中国工商总局的资料差额巨大,充分证明维他奶的现金流状况不佳,大胆推断其持续做假账,维持它编造的中国增长神话。当前我们尚无法辩证此信息的可信度,不妨从我国豆奶行业现状和其他“局中人”身上来寻找答案,我国豆奶市场竞争当前真如此激烈?

豆奶作为国人的传统饮品,具有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2018年中国豆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从2011年到2017年,我国豆奶销售额从50.8亿元增长到90亿元,复合增长率(CAGR)约10%。同期,我国豆奶销售量从73.7万吨增长到109万吨,复合增长率为6.7%。

但观之维他奶自身的净利增速,事实上除了18年年报期、2019年中报期,近五年净利同比增速均是高于同年豆奶市场年增长率的。

未来规模方面,欧睿国际数据表明,豆奶的复合销量增长速度近10倍于常温牛奶。未来5年,豆奶的增速将是牛奶的2倍以上。2020年我国豆奶销售额将高达100亿元,空间还很大。

前期,国内豆奶市场呈现维他奶一家独大的局面。但看到增长机会之后,各大品牌纷纷进入豆奶领域。从目前行业竞争情况来看,前有维维、祖名、白玉等老豆奶品牌紧跟其后,后有达利、伊利、蒙牛等新品牌加大对豆奶的布局,新老豆奶品牌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这几家竞争者的综合实力来看,2019年上半年,伊利以450.71亿元排在营收第一,归母净利蒙牛反超。虽伊利、蒙牛、达利等大厂业务繁杂豆奶业务贡献优先,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我们看到,这几家食品饮料厂2019年营收、归母净利同比增速多平缓,除蒙牛外,无归母净利增速达两位数量级的企业。以昔日“豆奶大王”维维的战绩来看,其营收增速还要低于维他奶,归母净利同比陷负。

结合市场数据,2017年维他奶市场占有率达到42.6%,而当前,达利集团旗下豆本豆和维他奶共把持全国一半的豆奶市场,二者在即饮豆奶市场上分别占比24.5%和30.7%。

某种程度上,随着消费者追捧健康消费的新趋势,更多品牌加入到豆奶市场后,看似竞争确有愈发激烈。豆奶市场现品牌众多,但产品线较短,豆奶产品的差异化大多从营养和原料着手,风味创新有待提高,且地区性品牌开始呈现优势。

资本投资的角度,再来看看他们现在的估值水平。谈起港股的吸引力时,往往有一点是港股的估值低,恒生指数现在的PE刚过10倍。虽然回调了一波,但还是太不“港股”了,还要43.74倍的估值。除维维外,估值水平是这几家最高的,豆奶市占率同样强势的达利要便宜一半多。

整体而言,据行业趋势看,中国内地市场仍有很大空间。但机遇即挑战,竞争同样激烈。维他奶早前提出从厂房、渠道、营销等多方面逐步拓展中国内地业务,即使此类举动能助力其市占率回升,后续员工开支、营销开支等成本也将随之上升,在这场角逐中,轻松获利的机会越来越少。

这些年,维他奶发展得太快了。自维他奶豆奶1940年推出,维他柠檬茶1979年推出,依靠两款产品就畅销几十年。但当前市场环境的转变和消费者要求有所提高,竞争中不断谋新才是当代生存之道。

关键词: 维他奶

热点
图片 图片